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हिन्दी 日本語 한국어 Русский Español
保健食品到底要不要吃?該吃還是不該吃?是你、我以及其他許多人心裡共同的掙扎和疑問。
套一個熟齡朋友可能都知道的梗:「吃保健食品像戀愛,又期待,又怕受傷害⋯」
再用一個前一陣子網路上風行的年輕朋友的梗呢,就是:
保健食品,
在吃與不吃之間的執著與酸澀⋯
像極了愛情⋯
我相信基本上大家就是這樣的感覺,八九不離十。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矛盾發生,多半是受這幾個因素的影響:
靜下心來仔細想想,會在要與不要、該與不該、好與不好之間拉鋸,就是因為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所以最後的決定還是完全落在我們自己的想法和判斷。可是你氣呼呼的說,我就是絞盡腦汁也沒法兒決定啊!那我把我的邏輯分享給你聽聽,或許你會有那麼一點認同,對你有一些些幫助。
年輕時的我是壓根兒沒想過要吃任何保健食品的。儘管每天為事業理想拼命,熬夜、應酬、學習、有一餐沒一餐的,常常只靠咖啡度日,身體肯定是被自己搞得亂七八糟。一方面仗著自己年輕,有個病痛就硬是挺過去,連醫生都忙得沒空看。那怎麼沒想到吃個保健食品來保持身體健康少生病呢?主要是對當時「缺甚麼補甚麼」的營養補充品毫無興趣,因為人體這麼一個精密的結構,誰會知道自己到底都缺了甚麼?唯一閃過腦海的是多種維他命,但是不善吞藥丸的我面對這麼大一粒維他命,真的是興趣缺缺,就理所當然的let it be。
然而隨著時光流逝,過了壯年期的我們,新陳代謝漸漸趨緩,25歲之後基礎代謝率便會每十年下降5至10%,我們的食量會為了避免體重隨之上升很自然的越變越小;為了心血管的健康,大魚大肉會越來越少,吃的慢慢趨向簡單、清淡;由熟齡慢慢(不情願的)步向老齡時,由於生理日趨衰退(聽了很傷心但卻是不爭的殘酷事實),營養吸收率也慢慢變差。
健康的生活習慣當然變成活的健康快樂的必要條件,保持運動的習慣,吃得健康,睡眠充足。但是,先別提每天準備營養均衡的飲食有多難了(在這裡我真心地向完全只靠飲食保健養生的人士致上最崇高的敬意),頂多是儘量遵循均衡攝食六大類食物、一日五蔬果、健康飲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等這些大原則,但是量呢?吸收率呢?營養密度呢?烹調方式呢?食材中看不見的食安問題呢?和親友出門旅遊踏青登山時的美食、小吃、自備輕便餐點如何選擇呢?難道說因為不營養、不健康就不吃,掃大家的興嗎?
每天為了這些傷透腦筋,人生會不會太無趣也太難?
♥推薦你會有興趣的參考閱讀:
所以為了有充足均衡的每日營養所需,讓自己能健康地走向人生後半場繼續活蹦亂跳,又不會為了每天吃下肚的東西把自己弄的精神失常,我折衷的因應方式就是:
兩樣東西就一切搞定,不用吃大把大把的各式產品,也不用太在意幾餐因為某種因素而吃的比較不均衡,不健康,簡單吧!
所以你說保健食品該不該吃?我的看法是,該,當然該!
重要的是,怎麼選對保健食品,怎麼吃。
文章的最後有列出我使用的這兩樣產品,有興趣的話可以當作參考。
但是不管你吃或不吃保健品,即使只是單純的養生餐、食療,一個最、最、最重要的首要原則就是:
千萬不要以為某一樣東西對身體好,就一個勁兒拼命大量、無限量的狂吃!
「過猶不及」這句成語絕對是金科玉律。任何東西過量都可能成為有害身體的毒素,連最無害又對身體有無數益處的水都會因為在短時間內攝取過量(攝取超過人體腎臟每分鐘16毫升的持續最大利尿速度)而引起水中毒;記得幾年前看到一則新聞,老翁因為山藥對人體有益而每天只吃山藥導致嚴重中毒,送醫急救,是否因此喪命我忘記了;國人為預防骨質疏鬆補鈣的觀念很普遍,但是醫學界也已經證實過多的鈣與維他命D易導致腎結石;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保健品和吃飯一樣是要每天吃的,學術研究精神強的朋友可以參考成分的致死劑量(Lethal Dose, LD)推算每天使用的最大安全量,一般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不要輕易使用超過產品包裝上的建議使用量,同時也不可以習慣性的把保健品拿來替代正餐的均衡健康飲食。
這時候你心裡可能還在想,可是很多醫師似乎並不建議大家使用保健食品,我想用,但心裡總還是有點不踏實。針對這個,我只想說,醫生們經歷漫長嚴苛的專業訓練,他們的專業素養不容否認,但同樣不容否認的是,醫生專業下最主要的重心是在發現問題,治療疾病;近一、二十年崛起的預防醫學觀念方面,他們在持續精進自己專科技能之外還有多少時間精力能投注在上面?而且生物科技新發現與新發明的腳步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快,資訊爆炸時代下一般人取得新知的速度也越來越快,醫生也不是神,每天看診治病已經忙得不可開交的他們在這些各式各樣新資訊的取得上有多少興趣、熱情和心力,我們可以想像。譬如這十年來已經在市場上討論得沸沸揚揚的抗老抗氧化成分白藜蘆醇(Resveratrol),我記的很清楚,我和一位大醫院的副院長以及一位醫學院附設醫院的「權威」醫師提起時,他們的反應是「蛤?甚麼?」然後立刻接著「哎呀,那些東西不要理它啦!」
雖然這是很小量的取樣,但是他們的反應可能也代表了許多醫生們在聽到自己不熟悉的東西時的直覺反應,所以你可以想像一部分醫生不建議使用保健品的出發點有可能是不願說自己不知道或不熟悉而影響了自己的權威性。
醫學界對很多事情的看法總是會隨著新發現而有一百八十度的改變,近期最有名的就是被冤枉了幾十年的蛋黃;為了更營養健康而鼓勵大家多食用的糙米也在幾年前報導出砷含量過高而又開始鼓勵大家多選擇白米;一直以來總是強調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千萬不可忽略,但是現在又有了不同的研究和說法,強調晚餐才是最重要的⋯覺得無所適從了對不對?我永遠不會忘記我裹小腳的奶奶在我小時候說過:「聽那些醫生在放×!今天說東,明天道西,聽他們的,日子都不要過了!」
老人家的智慧讓人莞爾,但是這些都提醒了我們不要總是很習慣性的奉某些人的說法為圭臬,而是要善用自己的思維和邏輯,吸收多元資訊,做出自己理性的判斷。
當然,許多醫師也是秉持著自己的專業信仰,堅持除非是已經有長年累積追蹤研究確切證據的營養素,確定在某些特定情形下對人體有特定的幫助,例如維他命A、B、C、D、E,鈣,鐵,葉酸,魚油等,其他的營養補充劑一概說不。嚴格說起來,他對,也不對。一個這樣的統計追蹤研究動輒需要十年、二十年以上,所以這十幾二十年來的任何新發現,不論它有多少科學、醫學、動物實驗、甚至臨床的證據,這些醫生都會說數據不足、不完整、不推薦、不要吃。
他們當然沒有錯,但是這就有一點回到個性是走保守或積極路線的感覺,尤其是近年由於高盛行率(Prevalence rate,指一定時期內人群的患病比例)或高發生率(Incidence rate,指某段時期內新發生某一疾病的人口比例)而倍受重視的疾病如失智症、各種癌症等,目前還沒有研究出真正有效的治療方式,但是根據已知的發生原因,透過基因學(Genetics)與表觀基因學(Epigenetics)的研究,找出可能達到預防或延緩這類疾病或人體老化的機制,從而衍生的保健食品卻容易受到這些醫師全盤的否認。這些已經有數年科學、醫學、以及臨床證明的產物,很有可能在十幾二十年後受到所有醫師的認同和推薦,但是我要等十年、二十年嗎?那時候會不會我早已失智或患病,根本來不及了呢?我的個性這方面和抗老化領域的知名學者大衛•辛克萊博士(Dr. David Sinclair)比較像──“我不百分之百確定它對我會不會有用,但是我確定它對小老鼠和動物有用,我也知道不吃它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所以我就吃。”我會在仔細確認這個產品的理論、作用機制、含量、吸收方式、吸收率及來源,並確定對身體安全無害後就開始使用。即使二十年後證明它無用,只要它無害,我頂多白花了錢,並沒有其他損失;而且搞不好「安慰劑」的心裡正向幫助還真的對我有作用而長保健康了呢(笑)!
再看看另一件事情:直到近十幾年左右,西醫一直是不大認同中醫的,我覺得關鍵在於中醫雖然有幾千年歷史,但是並沒有西醫講究的大規模有系統的臨床紀錄,在許多醫理上可能也因為缺乏豐富的書面資料,容易被視為不夠科學。但是從針灸開始得到西方世界的認同,漸漸地已經有越來越多取得中、西醫兩個醫學學位的醫師,將中西醫兩者融會貫通,互為所用。中醫在許多健康問題的解決上講究調整體質,提升免疫力,我一直覺得現在西醫學界提倡的預防醫學其實是越來越接近中醫的理念,兩者真的殊途同歸。所以觀念是會隨著時空各種因素而改變的,你又怎麼知道今天反對你用保健食品的醫師與營養師會不會明天就完全贊成保健食品對你的幫助呢?
我自己就認識許多位國內外的醫師也是之前非常反對使用保健食品,但是在持續看到自己的病人在不顧反對下使用特定產品後有奇蹟似的正面幫助,自己才進一步研究了解進而肯定,現在也會推薦自己的病人使用這些他們認可的保健品。
不過我不是學醫的,這些都是我自己的經歷和理解,非常歡迎醫界朋友的指教,讓我可以更上一層樓。特別是有些保健食品的成分可能會與你正在使用的診斷用藥相互作用,如果能與你的醫生開放客觀的討論如何正確適當的使用你選擇的保健品是最好的。
保健食品顧名思義是被各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規範為食品,而非藥品,因此FDA只確保對人體無害,並不會評估產品的品質和功效,所以品牌和個別產品的選擇真的需要自己把關作對選擇。
不要用價錢去衡量,因為就像所有的東西一樣,貴不一定好,便宜的也大有物超所值的;開架式產品為了多數使用者的安全並且價格親民,可能主要成分劑量會低一些;越尖端技術的新產品越可能在直銷品牌中找到貨真價實的好東西。品牌代言人是哪個明星藝人絕對不是重點,反而可能因為高額的代言費而讓產品價格不實際的拉高,產品研發人的背景實力才相對重要。多了解每個產品的成分以及對人體的功效,真的功能成分類似的再來比價錢,不要拿蘋果和橘子比;客觀權衡自己的經濟能力以及產品銷售模式可能帶來的附帶經濟效益再審慎選擇。
保健食品偶爾想起來蜻蜓點水式的吃一吃是沒多大益處的,選好了就至少認真使用3到6個月看看對自己身體有沒有什麼影響與改善,切忌今天試試這個,明天試試那個,這樣只是白白浪費錢而已。
而且千萬不要以為「純天然」就一定安全,例如「紫草」(Comfrey,又名「康富利」,對傷口癒合及骨折、扭傷後的細胞再生效果良好;千萬不要和中藥「紫草根」Gromwell root混為一談,兩者同為紫草科但不同屬)及「卡瓦胡椒」(Kava,有抗焦慮、鎮靜作用)如果不當使用都可能會嚴重損傷肝臟。所以一定要多了解保健食品的成分、化學結構、如何生產製造、在人體中如何作用等。
好,經過一番思索,你決定應該適當補充優質保健品,也精挑細選了適合自己的產品,可是奇怪的是,從醫學、科學、成分、效能、口碑各方面看都超優,自己信得過的好朋友也受益大推的超級產品,卻聽到有使用者說沒有用⋯好為難啊!
關於這點,大家只要理性思考就可以了。大多數人使用保健食品是為了能保持健康或預防疾病,但也有一部分的人是想用保健食品來治療自己已經有的一些特定症狀。
如果是前者,可以大膽的假設,基本上你是在一個相對健康的狀態;或者偶爾感覺一些小小的不適,但不至於到需要看醫生的程度;或者不舒適即使看醫生也檢查不出有任何需要治療的毛病,也就是一般常聽人說的「亞健康」狀態。試想,一個完全健康的人攝取保健品其實就類似吃營養豐盛或是均衡的食物(視你所使用的保健品而定),當然不應該有甚麼特別的感覺,所以這不是問題;而在亞健康狀態的人,由於每個人體質狀況不同,各種層出不窮小小的不舒適真正的起因往往連現代醫學都難以檢查出根源來,補充進來的營養成分會在什麼地方開始作用而改善你何種不適,甚至何時會起到你有感知程度的作用,當然都因人而異。例如有人長年的失眠在吃了某保健食品後幾天內就獲得改善,但有人吃了很久都沒感覺有預期的效果,這可能性非常多,有可能是你的失眠主因是來自外在的生活習慣造成,所以內在的改變影響不大(也許你每天從早到晚狂喝咖啡,或是睡前一定狂打手遊等);也有可能失眠是起因於極其複雜環環相扣的生理因素,補充品在忙於內在的各種改善修護,短時間尚未反應到你的睡眠狀態上,但是同時有可能你其他的小問題獲得了改善。所以保健食品的效果是要從全身的狀態仔細體會,不要在短時間內妄下斷語。
如果你是後者,千萬記得有任何不適一定要尋求醫生的幫助,找出病因,對症下藥,絕對不要把保健品當成藥來用,反而對病況造成拖延,得到反效果。
在和醫師用藥沒有衝突,並在醫師的同意下,治療期間仍可以將保健品當成輔助營養品繼續使用,可能可以增加抵抗力,加速復原,或者減少藥物造成的不適或副作用等益處。
當然,有的症狀會被診斷為慢性病,必須長期用藥,像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或者會像前面說的,診斷不出病因,醫生要你改變生活習慣並學習和它們和平共處(最常見的就是耳鳴)。這個時候你可能就會期望某些保健食品的特定成分能協助改善緩解這些症狀,並且能達到不再用藥的程度,畢竟藥吃多了總是不大好,更不想讓自己成為貢獻台灣「洗腎王國」統計數字的一員。
的確,有許多成分(不論是天然的或是合成的)是真的有助於改善這些不良的狀況,但是畢竟保健品的劑量不是針對你的特定狀況而設計,所以一定要記得,絕對不可以擅自停藥,而是要在醫生的同意下同時持續使用保健品,透過小心的控制和觀察,當身體狀況達到允許的健康程度時,由醫生同意減藥,進而停藥,才是最正確的使用方法。
由於許多人並沒有按照這個正確的觀念使用保健品,因此這也是最容易產生「這個根本沒有用啦」反應的一種情境。但是理性的想一想,連醫生開的藥都不一定有效,醫生也常常是trial and error(嘗試錯誤法)的為病人換藥,那病人會把那些對他沒效的藥物立刻歸為「那個藥沒用啦」類嗎?我想不會吧,因為它對別人會有效啊,只是對少數病人的情況不起作用而已;所以為什麼對大多數人有益卻只對極少數人沒有明顯幫助的保健品就要被一下子打入十八層地獄呢?很不合理吧⋯
毫無疑問的,坊間有許多不肖的保健品是騙人的,甚至有的不但沒任何效用,還對身體有害!這就是為什麼我一直強調選擇真的很重要,你一定要為你自己吃下肚子的東西負責,千萬不要聽了地下電台或看了網路上、Line或微信群組裡的宣傳廣告就不經求證的買來吃。
聽清楚!我並不是說廣告宣傳的就一定有問題,而是你一定要多了解、過濾,而不是盲目的隨便相信。
想要活的健康、長壽,健康的生活習慣絕對有相當的幫助。2018年哈佛大學一份長達34年,超過十二萬兩千人的研究揭示了5個可以讓你多活十年以上的好習慣:健康均衡的飲食,每天運動,保持健康的體重,少喝酒以及不抽菸。
看似不難,但是仔細推敲,其實都沒有那麼簡單。人生在世,目前平均來說也只活個三萬天左右,如果為了多活個三、五千天而把自己弄得痛苦疲累半輩子,這絕不是任何人想要的。所以能在輕鬆愉快的狀況下讓身體取得均衡充分的營養,並且適當的減緩(甚至溫和的逆轉)身體機能的老化,豈不是一件美事?選對優質的保健食品一定會在這方面為你提供相當的助益。
但是我一定要再次重申:絕對不可以用保健食品來取代正確健康的飲食和運動習慣!
看到這裡,如果你已經決定使用保健食品但是仍沒甚麼頭緒該選什麼產品,這裡列出我的選擇提供你做參考。
我在保健食品的選擇上是相當龜毛的,一定投入大把心力從理論、成分、原文文獻、作用機制、劑量、吸收率等等全部研究過,直到認為絕對合理有效才有可能考慮,熟朋友都說「你選的,我們絕對信得過」。
之前我每天使用的兩種產品是婕斯(Jeunesse)的AM/PM及沛泉菁華。前者提供我一日身體各階段時刻所需的所有營養素,後者則是白藜蘆醇及其他共八種高抗氧化成分維持全身細胞健康,減緩老化。不過在使用了5年後,更尖端的減緩,甚至逆轉老化的新觀念與發現讓我做了調整,接下來讓我簡單的說明。
我前面說過,保健品一定是需要長期使用的,所以除了超優質成分、劑量與吸收率之外,不含任何絕非必要的添加物是我現在選擇上一個極大的重點。雖然合法的保健品的各項添加劑都一定符合法規規範限制,但是當我們同時補充多項保健品,並且長期累積這些添加物在體內到底會造成甚麼影響,真的沒有人能完全確定⋯所以經過相當時間的審慎評估後,我現在改為每天服用堅持絕不使用任何添加的Tavita生產的NMN Hi7七合一活力膠囊,SJØGAVE海洋獻禮純南極磷蝦油,以及高貴不貴的甜菜鹼三種產品;並且以NMN Hi7的七種珍貴成分中被稱為「新世代白藜蘆醇」的紫檀芪來取代之前使用的婕斯沛泉菁華。
NMN在幫助身體延緩甚至逆轉老化的效果與潛力是科學上有目共睹的,Hi7中搭配的另外六種成分和南極磷蝦油同時具備高抗氧化、抗發炎的特性,對人體各種慢性疾病以及心腦血管的健康有著超乎想像的幫助!如果你想對這些成分有更詳盡的了解,歡迎點擊上面文字中的連結,每一篇深入淺出的文章一定都能讓你大開眼界!
我們身體白天和晚上的需要其實是不一樣的,簡單點說,白天要的是精力充沛,晚上則是深層睡眠。AM/PM是全球唯一一款針對日間與夜間不同配方的營養品,成分需求透過人工智慧調配,並且考慮了飲食攝取營養量及各成分在人體的累積性,所以每半年我還是會使用一、兩個月來確保我體內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等是足夠的。
要找到對的、對我們最有幫助的保健品,多具備正確的健康新知和最新的抗老趨勢是絕對必要的。我們的部落格會持續為你推出更多相關內容,你的支持也是我們的動力,快來免費訂閱喔!
嗨,我是築夢雪人,Dreambuilder Sharon。我的夢想之一是用簡單的文字以說故事的方式將尖端、複雜的知識最客觀確實的分享給大家,幫助大家省去自己一一搜尋的時間。喜歡我的文章,請點這裡或在螢幕右下角的小視窗訂閱我的部落格,有新的文章發表就會主動通知您喔!
請留下您的看法或意見